述职报告之家

你的位置: 述职报告之家 > 述职范文 > 导航 > 2024小品《坑》背后故事(精华十篇)

小品《坑》背后故事

发表时间:2024-12-28

2024小品《坑》背后故事(精华十篇)。

小品,泛指较短的关于说和演的艺术。它的基本要求是语言清晰,形态自然,能够充分理解和表现出各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语言特征,最为代表的是喜剧小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校园小品搞笑励志剧本,欢迎阅读。

小品《坑》背后故事 篇1

哥哥和妹妹

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仍会死去。

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医生的手心渗出汗,他紧握着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

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孩子无心的语言,令在场的所有人震惊,这就是亲情的力量。

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亲情的幸福。

血浓于水,与其它各种关系相比,亲情是人类情感中最无私的一种。善待亲人,让亲情给我们的幸福生活提供精神动力。

小品《坑》背后故事 篇2

别看它是一条黑母牛,牛奶一样是白的。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向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

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必须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必须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而很多人却正因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乐。

快读故事感悟:

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貌若天仙,还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头来,快乐会使你变得可爱人人都喜爱的那种可爱。

小品《坑》背后故事 篇3

崔山南,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

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小品《坑》背后故事 篇4

精明的最高境界是厚道

台北有一位建筑商,年轻时就以精明着称于业内。那时的他,虽然颇具商业头脑,做事也成熟干练,但摸爬滚打许多年,事业不仅没有起色,最后还以破产告终。

在那段失落而迷茫的日子里,他不断地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想破脑壳也找寻不到答案。

论才智,论勤奋,论计谋,他都不逊于别人,为什么有人成功了,而他离成功越来越远呢?

百无聊赖的时候,他来到街头漫无目的地闲转,路过一家书报亭,就买了一份报纸随便翻看。

看着看着,他的眼前豁然一亮,报纸上的一段话如电光石火般击中他的心灵。后来,他以一万元为本金,再战商场。

这次,他的生意好像被施加了魔法,从杂质铺到水泥厂,从包工头到建筑商,一路顺风顺水,合作伙伴趋之若鹜。短短几年内,他的`资产就突飞猛进到一亿元,创造了一个商业神话。

有很多记者追问他东山再起的秘诀,他只透露四个字:只拿六分。又过了几年,他的资产如滚雪般越来越大,达到一百亿元。

有一次,他来到大学演讲,期间不断有学生提问,问他从一万元变成一百亿元到底有何秘诀。他笑着回答,因为我一直坚持少拿两分。学生们听得如坠云里雾里。

望着学生们渴望成功的眼神,他终于说出一段往事。他说,当年在街头看见一篇采访李泽楷的文章,读后很有感触。

记者问李泽楷:“你的父亲李嘉诚究竟教会了你怎样的赚钱秘诀?”李泽楷说:“父亲从没告诉我赚钱的方法,只教了我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记者大惊,不信。

李泽楷又说:“父亲叮嘱过,你和别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们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说到这里,他动情地说,这段采访我看了不下一百遍,终于弄明白一个道理:做人最高的境界是厚道,所以精明的最高境界也是厚道。

细想一下就知道,李嘉诚总是让别人多赚两分,所以,每个人都知道和他合作会占便宜,就有更多的人愿意和他合作。

如此一来,虽然他只拿六分,生意却多了一百个,假如拿八分的话,一百个会变成五个。到底哪个更赚呢?奥秘就在其中。

我最初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过于精明,总是千方百计地从对方身上多赚钱,以为赚得越多,就越成功,结果是,多赚了眼前,输掉了未来。

演讲结束后,他从包里掏出一张泛黄的报纸,正是报道李泽楷的那张,多年来,他一直珍藏着。报纸的空白处,有一行毛笔书写的小楷: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只拿六分。

这位建筑商就是台北全盛房地产开发励志故事和感悟公司董事长林正家。他说,这就是一百亿的起点。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厚积薄发,气势如虹。只懂追逐利润,是常人所为;更懂分享利润,是超人所作。人生百年,不可享尽世间所有荣华;惠及百人,能够得到人间更多真爱。

人的一生给别人借过时实际是在给自己修路,厚道的人,你的人生路总是很宽很长……

小品《坑》背后故事 篇5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父亲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都应该懂得谦让礼仪 ,并且从年幼的时候就应该做到,是一种最基本的道德常识。

小品《坑》背后故事 篇6

在一座山上,住着一个天才老人。他能回答任何人提出的问题。当地有两个小孩愚弄这个老人,他们捕捉了一只小鸟,问老人:“小鸟是死的还是活的?”老人不假思索地说:“孩子,如果我说小鸟是活的.,你就会勒紧你的手把它弄死。如果我说是死的,你就会松开你的手让它飞掉。你的手掌握着这只鸟的生死大权。”

小品《坑》背后故事 篇7

【演员表】

主持人:王永远:王**饰演

初一优秀生赵明登:赵**饰演

初一优秀生马前提:马**饰演

【片段一】开场白

王:谈天说地,有一说一,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有一说一》现场,我是主持人王永远,不是永元,是永远。

我们踏入初中,已经有2个多月的时间了,相信同学们酸甜苦辣麻五味俱全,今天我们请到了两位初一优等生来交流一下他们初中生活的感受,有请两位。

赵明登、马前提上场。鞠躬问候:同学们好,主持人好。

(提醒:注意说话要不正常,用方言,不要拘于台词,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说)赵:(猥琐的笑着)大家好,我是赵明灯。

马;我叫… 赵抢过话说:今天我们来聊一下学习的话题马:(翻白眼,满脸不自在)补充 我叫马前提(前蹄)今天…赵:他是我们班定期失蹄的非人类,驾……马忍不住了,大喊:你怎么那么损人呢,能不能让我说一句完整的话啊!,今天我要着重聊一下失蹄的话题,去,是学习的话题。

静默…3秒大家呆住一言不发,马表情呆滞,王刚要说话,赵就插嘴赵:你咋不说咧?

马:说完了。

赵:你不是说, 还没说完 就被王抢过

【片段二】访谈

王:两位同学很有意思啊,我们还是先切入正题吧,嘴架节目录完再打。我想问你们几个问题,初中生活开始了,你们幸福吗?

马前蹄: (一本正经)你怎么问这么弱智的问题呢,我叫马前蹄,我不姓付我姓马。哦对了,我们班有个同学姓付,他叫付尔康。

赵:就你这问题水准还主持人呢,真拿你们没办法王永远(很无奈)说:你们班级有个尔康,是不是还有还珠格格啊?

赵、马目瞪口呆,互相对望了一下。

王永远:这个问题不太好理解,我们换个问题。

【片段三】

王:两位的都是我们学校的优等生,有没有什么经验跟同学们交流一下怎么样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赵:说来一言难尽,我们家有一对啊,我爸爸擅长铁砂掌,我妈妈擅长狮吼功,如果我平时考试考到了80分一下,那就是女子单打,如果70分一下,那就是男子单打,如果60分一下,那就是混合双打。在父母对我屁股的教育下,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只要学习好,屁股没烦恼!

马:哎!搞半天你也这样呀!我就更惨了,我妈妈周末给我报了两个英语辅导班,一个作文班,一个奥数辅导班,我从周六早上到晚上就没消停过,而且我妈还给我布置心理作业,一共三种评价最好的是瞎扯,第二是扯淡,最不好是瞎扯淡。

【片段四】

王:好吧,既然我问的`问题都太深奥了,(停顿一下)那还是让观众来问吧!"见风使舵"的同学问:你们学习好的原因是什么?

马、赵:(舞蹈:江南STLYE片段)身体健康,吃嘛嘛香。

王:是学习,不是体育。

马:SORRY,(正色)是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

王:OK,下一个问题。这位叫"学习是碗粥"的同学问:请问两位同学,你们学习这么好,一定是吃了什么,请问是什么呢?

赵:吃了肯德起,头脑 用翁地(有问题)

王:…这答案,也太牵强了吧。(来电话,接电话)喂,哎,校长你好,有什么事吗?我们在录节目呢,啊!录节目的人没来,来了呀,在我这里呢,不是赵明灯和马前蹄?啊!叫错啦,是赵不着和马上来。

【片段五】重新上台谢幕,

马说:我们学习还不尽如意,

赵:但是我们不畏困难,奋发图强,我姓赵

马:我姓马

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我们都幸福!

上台鞠躬,结束!

小品《坑》背后故事 篇8

一个老人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了一只,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老人解释说:“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小品《坑》背后故事 篇9

诸葛亮青年时代躬耕于隆中,并苦读经书,熟悉历朝兴衰的历史,潜心钻研兵法。他常以春秋战国时的管仲、乐毅自比,是难得的一位将才、谋士,自称“卧龙”。善于网罗人才的刘备闻知,高兴地说:“我需要这样的人才!”并表示哪怕山高路远,行走不便,也非亲自去请他不可。

深冬的一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隆中邀请诸葛亮。谁知诸葛亮恰好不在家,刘备只好扫兴而归。

刘备回到新野,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何时在家。当打听到诸葛亮外出已经回到家时,刘备当即决定二请诸葛。这时,张飞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平民百姓,派个武士把他叫来就得了,犯不着让你一再去请。”刘备说:“诸葛亮是当代大贤,怎么能随便派个人去叫他呢?你还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刘备说服了张飞,叫上关羽,三人骑马直奔隆中而去。

这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冷得实在教人难忍。张飞对着刘备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说。”刘备却说:“贤弟,我们冒此大风雪,不怕山高路远,去请诸葛,不正表明了我们的一片诚意吗?”三人继续往前赶路。不料,这一次刘备又未见到诸葛亮,只好写了一封信托诸葛亮的弟弟转交,说明来意,并表示择日再访。

第二年春天,刘备更衣备马,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竭力劝阻。关羽说:“我们两次相请,都未见到他,想必他徒有虚名,不敢前来相见。”张飞更是带着轻蔑的口吻说:“我们已仁至义尽,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来,我就将他绑来见你。”刘备连忙说道:“不得无礼,没有诚意哪能请到贤人呢?”

刘备三人飞马直奔隆中,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此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唯恐打扰诸葛亮,不顾路途疲劳,屏声敛气地站在门外静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敢求见。刘备见了诸葛亮,说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访,今日如愿,实是平生之大幸!”诸葛亮说:“蒙将军不弃,三顾茅庐,真叫我过意不去。亮年幼不才,恐怕让将军失望。”刘备却诚恳地说:“我不度德量力,想为天下伸张正义,振兴汉室。由于智术短浅,时至今日,尚未达到目的,望先生多多指教。”刘备谦虚的态度,诚恳的情意,使诸葛亮很受感动。于是诸葛亮终于答应了刘备的请求,怀着统一全国的政治抱负,离开了隆中茅庐,出任刘备的军师。他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为“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小品《坑》背后故事 篇10

声 音

( 供大学生话剧社用的短剧剧本)

演员:一男一女。穿什么无所谓(其实不穿什么也无所谓)。演员念台词时应该声音清楚,力度适中,宁可像背书,也千万不要喊叫。动作由演员自己设计,不要太夸张。有点难度。请大家努力。

布景:无。

音乐:绝对不能有。

剧场事宜:请同学们千万不要鼓掌。但是可以抽烟、喝可乐、拥抱等等,反正你们平时就是这么干的。条件是不发出声音来。当然,必要时欢迎大家大笑和起哄。

现在请安静

[幕启]

[女在缓慢地舞蹈,努力表现出自己身体优美和感性的一面。男在专心致志做一件事,比如敲打一条方凳或者一个木箱。为了演出效果起见,敲打时最好不发出声音来。男做别的动作也可以,但同样必须是持续、反复、毫无意义的动作。在整个演出过程中,一有可能他就赶紧去做这件事。]

女:听!

(停顿)

女:你听!

(男继续敲打——假如他一开始就做这件事的话。)

女:你听见了吗?

男:唔。

女:你就不能停一下吗?真是烦死了!

(走过去夺下他的工具)

男:(吓了一跳)你干什么?

女:我叫你停下来。

男:你怎么了?

女:我不怎么,我就是烦死了。老敲老敲!

男:我这是在工作。

女:我知道你是在工作,可我就是烦死了你的工作。你就不能停一会不工作吗?

男:人不能不工作。

女:为什么?

男:这个道理连小孩都懂。

女:可我偏偏不懂。喂,到底是什么道理,你倒是说出来听听。

男:如果不工作--。算了,别扯那些了。来,给我。

女:不给。

男:给我。

女:不!

男:给我你听到没有?

女:(娇媚地)哼,哼哼。

男:别闹了,给我吧。(男抢工具,女躲闪) 好吧,好吧好吧,听你的,停一会。对了,你刚才说什么来着?

女:我叫你听。

男:听?听什么?

女: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我不知道那是什么。

男:不知道是什么你还听?

女: 难道一定要知道是什么才能听吗?你头一次听见狮子吼的时候,你知道那是什么吗?

男:我当然知道,那是--狮子。

女:(饶有兴趣地)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男:我看见的。我看见它在吼。(学狮子)嗷嗷嗷--嗷呜--嗷呜--嗷呜!嗷呜。

女:可怜的狮子。

男:当然可怜。关在笼子里嘛。不过,要是不把它关在笼子里,可怜的就是我了。你刚才听见狮子吼?

女:没有。不是。是一种没有听到过的声音。

男:那你就别听它了。那是没有意义的。一点意义都没有。半点都没有。毫无意义。

女:我倒是想请教一下,什么才叫做有意义?

男: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有意义的,没有意义的事情就没有意义,这个道理很简单。所以,我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你首先做的事情,本来也还有一点意义--虽然意义不大,但是你一开始听,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如果你知道你在听什么,那么,虽然没有什么意义,但总算还是有一点点意义。你连那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去听,我问你,那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女:有些意义是讲不清楚的。

男:讲不清楚的东西就没有意义。有意义的东西就能讲清楚。这又是一个简单的道理。

女:也有不简单的道理。不简单的道理也是道理。(兴奋地)你听!又来了!你真的什么都没有听到吗?

男:我听到你说(轻轻地)‘--听’。

女:然后呢?

男:然后--然后--,(趁女不备夺下工具),然后--(接着敲打。)

女:你真是没救了。除了你的工作,世界上就再没有别的事情能引起你注意了吗?

男:谁说的?不是还有你吗?

女:我不需要你注意。你注意自己好了。

男:我注意自己的方法就是工作。我注意你的方法也是一种工作,当然,那是一种更有意思的工作。你不觉得我工作得很有成效吗?

女:呸!

男:你不承认不行。我是个出色的工作者。不管是你还是这个东西,都是我的工作对象。实际上整个世界都可以成为我工作的对象。我为我的工作骄傲,我为我是个工作者而骄傲。没有谁能够剥夺我工作的权利。(吟哦)人有--工作的--权利。

女:说得真好,“有工作的权利”,你还有别的什么权利吗?

男:一个人如果有工作的权利,他就再不需要别的什么权利。吃饭不也是一种工作吗?睡觉当然也是一种工作。走路坐车聊天看电视,这都是我的工作。世界上的一切行为都是工作。这么多的工作还不够你忙的吗?你还需要什么?如果不工作,你能干什么?

女:听。

男:听?

女:对,听。还有,看。

男:还有呢?

女:闻。感觉。体验。

男:虚无主义!

女:就是虚无主义。我就喜欢虚无主义。我希望什么工作也没有。

男:那也是一种工作,而且是一种很艰苦的工作。你知道那有多难受吗?你现在想说话,这就是一种明显的工作欲望。你阻挠我工作,这就更加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工作。人是一种工作着的工作动物。

女:只有你这种工作动物才会有这种工作动物哲学。

男:你这句话毫无意义,是同义反复。

女:你那句就不是?

男:我那句当然不是。我那句话的意思是,第一,人是动物,第二,人是工作动物,第三,人是工作着的工作动物。

女:可我实在看不出你现在到底是在干什么工作。

男:看不出是什么工作没有关系。退一步说,就算这不是一种什么工作也没有关系,只要看起来好像是一种工作就行了。哪怕是一种非工作,也比你这样不工作好得多。

女:好在哪里?

男:好在能形成工作的习惯。有了这种工作习惯,人就会习惯任何工作,不管那到底是什么工作。最后,哪怕是不需要工作的时候,人也会渴望工作。这是人的升华。

女:我觉得这是人的堕落。

男:你没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劳动创造了人。

女:以前也许是的。但是以后这句话也许要改一改了。劳动毁灭了人。

男:不会。过去的劳动创造了现在的人,现在的劳动会创造出未来的人。劳动把猴子变成了人,同样,劳动也会把人变成超人。

女:所以说还是劳动毁灭了人。

男:不对。超人也还是人,那是一种全新类型的人。

女:新到什么程度?不会再像猴子吧?

男:我想不会。我想,大概,基本上就是你这种模样吧。

女:我没有那种光荣。我的脑袋不够大。

男:你的某些地方还是够大的。

女:呸!不过我看你的超人除了脑袋比较大,其他什么都会比较小,人大概也会比较矮,因为这样比较经济,符合你们的现实主义逻辑。你们的现实主义要求尽量去掉一切多余的东西,比如说,美就是多余的东西,所以你们的超人大概也不美。

男:你的推断有一定的道理,除非我们能发现美到底有什么用。不过,这也可能是一个立场不同的问题。现在的人可能觉得那种样子不美,但是超人们自己肯定会觉得他们是很美的。这就好比说,猴子肯定觉得人难看得要命,但是人不会这样看。所谓美,就是有用,就是实用。所以到了那时候,最美的形象,我估计,是一个巨大的,光溜溜的脑袋。

女:有多大?

男:不能小于脸盆。

女:那可实在是美得不可思议!好,继续你的工作吧,我可不敢剥夺你进化成超人的权利。希望过几分钟我再看见你的时候,你的脑袋又大了一点。

(男继续敲打。女抱着手不安地走来走去,自言自语)

那到底是什么呢?我一定要听清楚。我去那边。那边可能听得清楚一点。

(走到舞台侧边。听。静场。)

(女回到舞台中间)

女:这次我真的听见了!

男:(叹气)小姐,有的人一辈子都听见神在对他们讲话,其实,那不过是耳鸣。

女:对,你讲得太对了,我听见的是我自己臆想出来的声音。也许到下一次我会听见外星人对我说话。

男:我一点都不怀疑你具备这种能力。

女:我会听见外星人对我说:“埋头工作去吧,你这个工作动物!”我倒真想知道,你为什么要做一个工作动物。

男:好,既然你真的想知道答案,我就给你一个真真正正的答案--我不谈什么哲学。答案很简单。从我个人来说,如果我不工作,我就会饿死。从大家来说,如果大家都不工作,大家都会饿死。

女:对了,一个怕饿死的社会。一个人奋斗一辈子达到的最高成就就是不饿死,人类奋斗一万年最后实现的理想就是不饿死。

男:你不要吃饭吗?

女:我要吃饭。但是我也只是要吃饭而已。但是托你们这些现实主义者的福,吃饭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困难了。

男: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简单的饭,也永远不可能有简单的饭,这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简单真理。没有一个人能够向这个真理挑战,除非他不用吃饭。

女:但是那也用不着把吃饭的过程变得越来越间接,到最后好像不是为了吃饭似的。

男:不管是什么样的饭,既然你要吃饭,你就必须工作,要不然,你就要靠别人来养活你。这是不道德的,对吧?所以你的这种游手好闲的感觉主义是不道德的`,是剥削阶级的观点。实际上剥削也是一种工作,而且还是一种更高级、更复杂、更有价值的工作。你如果连剥削的工作也不愿意做,那你就真的只能等着做饿死的工作了。总而言之一句话,反对工作是不道德的,是不现实的,是荒谬的和非常荒谬的和绝对荒谬的。

女:既然你已经讲了这么多真真正正的道理,我也来讲几句吧。我不反对工作。我反对的只是不停地工作。我反对的是那种急急忙忙把什么都从地底下挖出来,急急忙忙制造出一些也许我们根本用不着的东西,胡乱用一阵子,然后就急急忙忙把它们扔掉,然后又从地底下去挖,然后又--,然后又--,又--。我反对的只是这种荒谬的工作。我反对的只是,一方面,代替人劳动的机器越来越先进,另一方面,人反而越来越忙。忙来忙去又是为了去买一些节约时间的东西、买一些根本没有时间去用的东西回来,然后把节约下来的时间又去生产这样一些节约时间的东西和根本没有时间用的东西。我反对的只是这种无休无止的疯狂加速。我从根本上反对你们那种把工作当成人的最高价值的机器人价值观。

男:反对无效。

女:为什么?

男:因为机器在运转。

(稍长的停顿)

女:对啊,机器在运转,机器在运转,它不但每天都在运转,而且每天都在加速运转,速度越来越接近光速,但人们还嫌它不够快。我问你,到底要那么快干什么?

男:要是我们不那么快的话,人家就会比我们更快,我们的公司就要倒闭,我们就要失业,失业了就要饿死。

女:机器运转得越快,人就越容易饿死,你一点都不觉得这很荒谬吗?你听说过那个故事吗?

男:讲来听听。

女:(朗诵)

妈妈

我们家为什么这么冷

--因为没有煤了

为什么没有煤了

--因为没有钱了

为什么没有钱了

--因为爸爸失业了

爸爸为什么失业了

--因为煤太多了

(停顿)

男:听起来挺悲惨的。不过你不用担心,煤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核动力时代。

女:接着呢?

男:接着是纳米时代。到那时候每一种材料都可以成为动力。到那时候,你们家的瓷碗就跟钢铁一样结实。

女:跟钢铁一样有什么好处?我就喜欢瓷碗象瓷碗一样,掉在地上就摔得粉碎。要是跟钢铁一样结实,那干吗不用钢铁来做碗?

男:不不不。到那时侯钢铁就像丝绸一样柔软,可以用来做衣服。你想一想,你们这些姑娘们每个人都穿一身钢铁衣服,那该有多棒!当然,(对观众),我希望那是透明的。

女:那丝绸呢?

男:丝绸就像陶瓷一样脆,可以用来做花瓶。花瓶里面可以插上用沙子提炼出来的东西做成的鲜花。鲜花上面飞舞着电子蜜蜂。电子蜜蜂可以酿造出一种电子神经药物。电子神经药物可以刺激机器的生产积极性--

女:最后呢?

男:最后,我估计,到最后,机器就可以生产出一种比钢铁坚固一万倍的陶瓷来。你想一想,那种碗该多棒!同时,钢铁也就比丝绸柔软一万倍。比你柔软得多。

女:那好吧,到那个时候,让柔软的钢铁姑娘来陪你好了。

男:我是有这个考虑。至少,钢铁姑娘不会对我说:“不!”。当然,也可以安装一种程序,要她偶尔跟我唱唱反调,增加一点情趣。

女:而且钢铁姑娘不会变老。

男:也可以让它变老--如果我们希望她变老的话。

女:你还可以多买几个。

男:完全可以。

女:白皮肤的,黑皮肤的,黄皮肤的,棕色皮肤的,灰色皮肤的,金色皮肤的,绿色、塑料、仿牛皮皮肤的。

男:完全可以。最后还可以加一个,变色的。想要什么颜色就会有什么颜色。只要说一声就行了。可能说都不要说,我一转念头,她就知道了,主动变成了我喜欢的那种颜色。

女:那是新产品。

男:当然。

女:脑袋很大,能够唤起你的美感和性冲动。

男:毫无疑问。

女:名字叫变色龙。

男: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女:不过比较贵。

男:新产品嘛,当然要贵一点,因为这个钢铁姑娘已经跟真人没有任何区别了,需要很高的研制费用。不过过一阵子就会降价的。

女:所以你就必须更加拼命的工作,好赚更多的钱,买更多的更好的钢铁姑娘回来陪你。你还要一间很大的屋子,存放这些钢铁姑娘,这又需要更多的钱。可我就是不明白,既然有真正的姑娘,你们还去制造这些象真人的钢铁姑娘干什么?

男:为了让我们有工作可干啊。因为我本人就是在那家制造钢铁姑娘的公司上班。为了让我们有活干,我们就必须去购买很多钢铁姑娘,造成旺盛的需求,这样一来,我们就有必要制造更多的钢铁姑娘了。我们还要不断地裁减工人,减低成本,要不然我们厂就会被别的钢铁姑娘公司挤垮。总而言之,我们要不断努力,跟上机器进步的速度。

女:哦,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急促地)你听!又来了!(男继续敲打) 你听啊!真的!你就认真听一次好不好?只要一次!(拖起男。男只好跟女一起听。)

男:疑神疑鬼!哪有什么声音?如果有一种声音,那我肯定可以听到,如果我没有听到,那就证明根本没有什么声音。

女:那可不一定。你没有听到的声音不一定就是不存在的声音。

男:我是聋子吗?

女:你不是聋子,但是你听见的只是你愿意听见的声音。如果我不客气的话,我可以说,--

男:说啊。

女:你听见的只是你听得懂的声音。

男:这就对了。听不懂的为什么要去听?

女:因为它就要来了。你不听懂它也不行。

男:你别再发神经病了好不好。我要去工作了。

(敲打,然后抬起头,对观众)

我是个现实主义者。现实主义者的基本原则是,绝对不去关心那些不值得关心的东西。 声音?声音跟我有什么关系?!又不是我们经理的声音!

我是个现实主义者。在一个现实主义的世界里,只有现实主义者才能生存下去。

(继续敲打,直至剧终)

女:难道是我的错觉吗?不会。我刚才明明听到了。

(停顿)

我记得,在很久,很久以前,我还是一个小孩的时候,我也听见过一种声音。我只听见过一次,但是印象很深。我记得我当时问:“妈妈,这是什么声音?”妈妈说:“哪有什么声音!小孩子,哪来那么多的问题!”但是我当时是真的听到了那种声音。这么多年来,那种声音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面。我一直在想,这种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什么意思呢?

有时候,我觉得那种声音非常感人,就好像是,就好像是在一个九月的黄昏里,我一个人在野外散步,四周的景物渐渐沉入暮色之中,忽然,我听见远远传来的钟声。钟声是那么悠扬,那么飘渺,钟声把我的思绪带到了很远很远的远方。我觉得全身都受到了感动,我感动得差点要哭起来了。我觉得黄昏中的斜阳啊,树啊,草啊,小路啊,野花啊,也全都在陪着我一起感动。

(停顿)

但也有的时候,我想起那种声音来,又感到非常害怕。我就好像是听见了山崩地裂的声音。我听见风在哭泣,烈火在燃烧,鬼魂在合唱。

(停顿)

我知道那种声音就要来了。是什么我还不知道,可我知道它就要来了。它现在还没有正式登场,但它已经在天边出现,象隐隐的雷声,远远地就能让人感觉到它的巨大的威力。我不骗你,我真的已经听见了。我已经感觉到了。它就要,就要来了!不管我们愿不愿意,不管我们有没有做好准备,我们都必须迎接它的降临。

(停顿)

也好,就让它来吧。

(稍长的停顿)

(极轻声)难道世界上就再也没有人能听见那种声音吗?

(长久的停顿。这时绝对禁止鼓掌。违反者开除学籍。)

一种声音出现

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这一效果。

第一种方式是:猛然发出一种巨大的声响,响得可以震破观众的耳膜,同时伴随着剧烈的震动和强烈的金属性闪光,象是一次爆炸和一座大楼的突然倒塌。最好让观众产生舞台和剧场突然倒塌的错觉,让他们惊慌失措地夺路而逃(注意安全,别真的闹出什么事来了)。

第二种方式是:一声沉闷的钟声。不太响,很有节制,但有穿透力。

第三种方式是:根本就没有任何声音。

[幕落]

[灯灭。漆黑。一直保持到所有观众走出剧场。加强最后的效果。让惊慌的局面更加严重。或者让钟声在黑暗中余音袅袅。或者,如果本来就没有出现什么声音的话,让观众在黑暗中听见散场时他们自己制造出来的嘈杂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