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通用9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懂得只有认真、虚心、耐心,才能把本领学到手。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理解词句;联系上下文,回答课后的思考题;
朗读课文;练习用“先……再……然后……”说话。
教学重点
了解这篇童话所要说明的.道理。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课后思考题。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带、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
(一)你一定喜欢童话吧,说出你学习过的一篇童话的题目。
(二)《群鸟学艺》就是一篇有趣的童话。读读课文,想想
“群鸟”是指哪些鸟?它们是怎样学艺的?你知道这些鸟的窝是什么样吗?
(三)在读的时候,遇到不懂的词语查查字典。
二、指名认读词语卡片
fèng huáng xuǎn chà lěi
凤 凰 选 好 树 杈 垒 起
wěn yán tuò shù
安 稳 房 檐 唾 沫 舒 服
cāo jìn qiě
粗 糙 不 仅 而 且
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一类生字,认识本课的9个二类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产生对夏天的热爱之情,使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抓住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使学生明白“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量成长”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植物生长变化的片段。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刚刚学习一篇描写夏天的文章,对夏天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描写夏天的,齐读课题。
2、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谁在夏天里成长?)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
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一类生字组成的
词语,学习生字。
昨:zuó日字旁左右结构昨天昨日昨晚昨夜
秧:yāng禾木旁左右结构秧苗秧田秧歌插秧
俗:sú亻旁左右结构风俗习惯风俗俗不可耐俗
威:wēi厂字旁半包围结构威武威胁威武不屈
威严威海威力威风威信威望威风扫地
增:zēng土旁左右结构增加增进增长增大
轨:guǐ车字旁左右结构轨道铁轨轨迹越轨
填:tiān土旁左右结构填表填平填满填写
割:gē刂旁左右结构收割割除割断割据分割
希:xī巾旁上下结构希望希腊希有
三、熟读课文:
学习生字之后,再自由朗读课文。指名分自然
段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文,有感情朗读。
1、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想知道都
有什么在夏天里成长,相信通过同学们读课文,已经找到了答案,谁想说说?
2、“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这句话是对全文的一个概括,课文是从植物和人两方面来写的。
3、请同学们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植物生长的?(2、3自然段)
4、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说说你是从哪看出植物在夏天时成长的速度很快?(让学生抓住具体的词语来讲,讲后再读一读)
5、不但植物在成长,我们也在一天天长大,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人在夏天时成长的?(4自然段)读一读,这段中有两条谚语,说的是农民在夏天里总是能抓住植物生长的时机,所以植物的生长状态很好。
6、在这一段中,哪句话使你受到的启发?找一找,画出来,再读一读。
(大屏幕上出现文章的最后一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yS575.cOM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写一写。
先让学生读一读,后写在旁边的空白处。
二、课文中说,夏天是长大的时期。到课文中找一找例子。
这道题不要求学生有固定的答案,只要回答的是从自己生活中观察到的即可,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自己观察的。
三、读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读音,你发现了什么?
这几句话中的“长”字有不同的读音,它是一个多音字,表示时间或东西的长短时读“cháng”,在表示生长、长大时读“zhǎng”。
四、做一做。
请学生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夏天的感受,可以把人们的活动照下来,也可以采集标本,还可以把夏天的景色来下来等。然后在班级内交流,以小组的形式汇报。
五、作业:1、书写一类生字。2、写一写自己眼中的夏天。
板书设计:
在夏天里成长
生物生长
万物生长草木生长抓住时机
学生成长
词汇积累:
昨天秧苗俗话威力增加铁轨填满
收割希望
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认本课18个生字,会写其中10个生字,理解“瑞雪、披散、清亮清亮、清香、大大咧咧”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知道五月槐乡的美丽所在,体会五月槐乡孩子的喜悦和幸福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课文和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重点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把课文和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重点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
1.引导学生图文对照说说看后的感受。
2.槐乡是怎样的美丽?快快来读课文吧!
二、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gǎng jiān zī bàn xián
岗肩滋拌咸
(山岗)(并肩)(滋味)(搅拌)(咸味)
yóu chǎo zhī má liào
油炒芝麻料
(油菜)(炒饭)(芝麻)(麻木)(材料)
词语:
如:白茫茫美滋滋清亮清亮
白生生甜丝丝大大咧咧
香喷喷披散瑞雪
洋槐:也叫刺槐,落叶乔木,枝上有刺,羽状复叶,花白色,有香气。
瑞雪:应时的好雪。
披散:(头发)散着下垂。
清亮清亮:清澈。
清香:清淡的香味。
大大咧咧:形容随随便便,不在意。
三、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从哪里看出槐乡的景色美?
二、朗读感悟(利用课文插图)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想想作者看到槐乡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感受又是怎样的?
2.自由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画出描写槐乡景色美的句子。
3.哪些句子描写槐乡的景色美?全班交流并朗读背诵。
如:“有的槐花抱在一起,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可结合插图理解“抱、挂满、玉雕的圆球、披散”等词的意思。体会作者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三、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领悟字里行间蕴涵着的情感。
1.如:“五月的槐乡,连风儿打旋窝都香气扑鼻,整个都浸在乡海中”一句中“都”“整个”等词说明槐花开得又浓又艳,整个槐乡被槐花香味包围着,风儿轻轻吹过,把弥漫在空气中的槐花香味吹得很远很远。
2.指名读。
3.齐读。
4.小结:
自渎自悟————品词赏析————想象画面————感情诵读
5.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其他写槐乡景色美的句子。
四、背诵课文
五、拓展
根据本课的写作特点介绍自己的家乡,可以用上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板书设计:
3.美丽的槐乡
洋槐开花,有的……有的……花香——熏醉
五月孩子们,槐花饭待客,小姑娘别着戴着槐花,
小伙子口袋装槐花——满意
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演一演这个童话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纷纷”、“激烈”造句。
3、在对课文语言文字朗读感悟的基础上,知道除草剂,喷雾器具有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编自演,鼓励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进行自由创造想象。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小稻秧脱险记》。请小朋友把手拿出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稻”的笔顺,“秧”的右边起笔位置。
2、学这篇课文,我们有四项任务。(出示投影片,教师读)
(1)读课文,读出生字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词语的意思。
(3)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后来是怎样脱险的?
(4)写生字,要求写得正确、规范。
二、我的十分钟,学习生字
1、现在,先来看第一个任务。(出示生字)
小朋友注意看,这些生字哪些不要老师教,也不要看书上的拼音,你就认识?
A、我认识“拼”这个“拼”字你是什么时候认识的?
(我是一年级时认识的。那时有一个词是“拼音”。)
B、我还认识“剂”、“吵”、“雾”。我还认识“杂”、“器”。
2、(老师指“纷”)这个字有认识的吗?(认识,这个字读fēn。)
你是怎么认识的?(我是在{清明>这首诗里学的:里面有一句是“清明时节雨纷纷”。}
3、我还认识“搬”。你是在哪儿认识的?(在我们家门口墙壁上的“搬家公司”的广告上认识的。)
4、那是一些“野广告”。看来,“野广告”也有好处,可以帮助你认字。作为你,还要“感谢”“野广告”。
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看一看课后的生字表。那上面有注音。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的拼音写在上面。
(学生默读,边读边写拼音)
6、读完写完后,请同学们读一读生字的拼音,并记住它。
7、哪些字记住了?哪些没记住,要老师帮忙的?
三、学习课文
1、请大家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2、这些词,有的需要老师帮助,有的自己读课文就可以理解;请大家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词语的意思。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读课文理解这些词语。
3、读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词语的意思,还要做到正确、流利,如果能做到有感情就更好了。请大家再读。
4、“蜡黄”是什么意思?就是指脸色像蜡一样黄。
5、哪个小朋友有把握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老师很喜欢勇敢的孩子。请你试着读一读。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吵 杂 拥 拼 欺 负 喘 纷
2、指导
注意字的结构,以及部件之间的比例。
3、学生练习,教师适当指导。
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10个生字,认识8个字。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死海吸引游客的地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与态度:了解和探索大海与人的关系,感受大海的神奇,激发学生热
爱大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围绕主线自学课文,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感悟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知道四大海的特点,及给游人带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死海的资料,结合语言文字和插图,体会作者的感受及死海的神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插图、有关死海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
1、看人躺在波浪上看书,喝咖啡的画面。
人怎么能躺在波浪上看书,喝咖啡呢?这是什么地方?你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学生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不懂的'词查字典。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学生读生字,正音
“阻”是平舌音。
“幻”注意字形,不要掉了左边一点,右边不要加横。
“仰”字不要多加一撇。
2、指名分自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的字音读准了没有?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学生回答(作者游览的死海的所见所感)
三、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想想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在哪里?
2、学生小组交流,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作者浏览死海,留下深刻印象,死海哪些地方吸引游客?
二、学习课文
死海吸引游客之处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景色美丽、奇异
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五颜六色,像彩虹,变幻多彩的光晕。
2、名字奇特
引导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后半部分,理解“死海”名字由来
3、浮力大
引导学生读第6-9自然段,领会作者好奇兴奋的心情,感受死海的神奇
补充有关死海资料,激发学生兴趣。
三、再读课文,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四、作业设计
1、写生字。
2、小练笔:向大家介绍你游览过的最感兴趣一处景点。
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用简单的词语进行概括的能力。
3、了解文章结构,仿写诗歌。
4、通过资料了解课文介绍的太阳系行星的景象,并产生对太阳系进行科学探索的情趣。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太阳系进行科学探索的情趣。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太阳系行星的景象。
课前: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1、[出示星空、星座的图片]
2、图片上出示《美丽的星空》的片段学生可以读一读,背一背
3、[出示:诗歌是甜美的、想象是丰富的,多读诗,我们就一定能成为勇于表达的小诗人!]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31给星星正名[板书]齐读
2“正名”什么意思?改名不可以吗?谈谈你的理解。
3、再读课题
过渡:这么美的星星,作者却说它们的名字错了,快读读第一小节,从哪些词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
二、自读自悟,第一小节
1、自由读
2、指名读:其他同学想一想从哪些词可以感受到作者认为星星的名字错了?
预设:完全搞错
怎样完全搞错的呢?文中运用了一个标点符号“——”
破折号的作用有:[1、解释说明;2、表示延长;3、表示转折]在这里选用哪一个?
预设:指鹿为马[故事]
把马叫骆驼[图片]
理解意思:名不副实
3、指导朗读
指名读(读的好,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方法;读的不好,老师范读,学生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这样读?)体会前两句和后四句感情上的不同,再读。
三、细读第二至五小节,结合资料读出自己的感受
自由读2———5小节,哪些星星名不副实?为什么?[生自由读]
交流【板书:水星地球火星木星】
我们先来看看水星
1、水星
1)能谈谈你的理由吗?[可以用自己的理解说;也可以根据课文说]
2)[出示:比方说太阳系中的水星,它哪有水珠一颗。热得石头都冒烟,铅、铝都熔成湖泊。]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它的特点吗?[热]
3)怎么会这么热呢?让我们了解一下水星吧![资料:水星的平均地表温度为179摄氏度,为427摄氏度。]这样热的星球怎么可能有水呢?
4)改诗对比:[它没有水珠一颗,因为星球太热。把水星叫做火星,更加适合。]比一比哪个好?为什么?(体会1,原文读起来更有意思;体会2,反问句强调作用)
5)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这一小节。
2、地球
1)理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说明理由。原文中:可是我们的地球,地少,水却很多。假如把陆地削平,海洋将把地球淹没。
2)概括它的特点:地少水多
你对地球了解多少介绍(如学生说不出来,老师补充资料:地球上的水很多很多,据估计水的总体积约为13。8亿立方公里。如果将这些水平均分布于地球表面,相当于地球整个表面覆盖着一层平均深度为2650米的水。但是十分可惜,这些水98%是咸水,主要分布在海洋中。)
3)看来[把地球叫做水星,绝对不会有错。]
4)去掉文中[假如把陆地削平,海洋将把地球淹没。]或者换成数据,行不行?问什么?(假设使我们通过想象,体会更加深刻)
5)再读课文。
3、默读4、5小节,概括行星的特点,并说说理由
(指导学生写一写,画一画)
1)反馈:
火星
特点:冷
企鹅:南极气温很低,年均温在—25℃以下,极端最低气温达—88℃以下,企鹅是如何耐低温的?为了保持体温(恒温动物),企鹅必须大量进食,其皮下也有厚厚的脂肪层,有效保温。另外,其体表的鳞状羽毛可有效阻挡寒冷的冰水。
[原因:再说神秘的火星那里压根儿没火。空气都冷得结冰,企鹅也没法生活。]
木星
特点:没有树
原因:至于大个子木星,充满了强烈的辐射。整天像氢弹爆炸,哪能有草木一棵。
什么是辐射?[资料: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以上,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物体通过辐射所放出的能量,称为辐射能,简称辐射。
以最常见的电脑辐射为例:电脑主机、显示器、鼠标、键盘及周围的相关设备都会产生辐射,眼睛看不见,手摸不到。据科学研究表明:电脑产生的.低频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是隐性的、积累的,人们经常(长期)在超强度的电脑低频电磁辐射环境中使用电脑,导致头晕、头痛、脑涨、耳鸣、失眠、眼睛干涩、视力下降、食欲不振、疲倦无力、记忆力减退、部分人脱发、白细胞减少、免疫力底下、白内障、白血病、脑癌、乳癌、血管扩张、血压异常、胸闷、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窦性心率不齐、男性精子质量降低、部分女性经期紊乱、孕妇流产、死胎、胎儿畸形、生殖病变、遗传病变、癌症等可怕疾病。人在操作电脑后,脸上会吸附许多电磁辐射颗粒,经常遭辐射会出现脸部斑疹。一个人连续操作电脑工作五小时,电脑产生的低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相当于一天的生命损失。
氢弹爆炸?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氢弹爆炸的威力[视频]
[齐读:这样的行星,又该叫它什么……]
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你的感受
2)[出示2———5小节]对比,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相同:都是名不副实的名字,要进行正名;都是先写名字,再写特点,最后写正名;都押韵
不同:后两个星星没正名(学生说不出来时可以补充,引导)
3)我们来想象一下它们可以叫什么星?可以根据课文,可以根据老师同学给你的资料,也可以根据自己对这个星球的了解正名,一定有理有据。
指名说一说
(老师随即板书)
4)你能用自己起的这么多有趣的名字把这两小节补充完整吗?
[出示:再说神秘的火星那里压根儿没火。空气都冷得结冰,企鹅也没法生活。如此寒冷的星星,叫()感觉不错。
至于大个子木星,充满了强烈的辐射。整天像氢弹爆炸,哪能有草木一棵。这样的行星,叫()合适不过。]
指名补充诗歌
过渡:你们补充的多有创意呀!看来真有不少小诗人从这里诞生了!
四、回顾全文
1、不过[出示:我想这样的例子,天上一定还有很多,如果要一一正名,有待我们去探索!]师生一起读
1、这篇诗歌的题目是《给星星正名》,请你再美美的读一读这篇课文,思考作者真的要给星星把名字改正过来吗?他想通过诗歌告诉我们什么?
1)生自由读文
2)反馈: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热爱科学,勇于探索)
五、总结全文
达尔文曾经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并坚持长期探索。”我希望你们能成为热爱科学坚持探索的下一位“达尔文”。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运用自己的材料仿写一节诗歌
3、推荐读物戴巴棣《大自然的语言》
七、板书设计:
31给星星正名
水星热火星
地球地少水多水星科学
火星冷……探索
木星没有树……
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5个一类生字,会认2个二类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想象力。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诗歌大意,学习通过换词理解字词的方法。
3、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学生对夏天的喜爱之情。让学生体会到暑假生活的愉快。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通过换词理解词语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暑假生活的愉快。
2、有感情朗读诗歌。
教学准备:图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5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录象导入: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多媒体播放夏日海滩的录象或图片)看完后能用一句话说一说你所看到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夏日的海滩,学习这首诗歌,看看在这里,海滩是什么样子的?
二、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
1.以小组为单位,以你们自己的方式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情况。
2.学生汇报。
屈:形声字屈从屈服委屈屈打成招屈指可数
掘:形声字掘土发掘挖掘
堆:形声字,堆放堆积堆砌土堆雪堆
固:固定固然固守固体固执
加固坚固牢固凝固顽固
造:形声字,造反造福造化造就造句创造
3.做猜字游戏巩固生字。
四、朗读课文:
学习生字后,把生字再放入到课文中,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第一节,其他学生看夏日海滩的图片。
二、自由读第一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第二节。
1、先读一读这节诗歌。
2、用换词的方法理解“掘、堆、拾、造”,比较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3、说说他们在这美丽的海滩上做了什么?
4、你能根据诗中所描述的景色编出一个动人的故事吗?
四、齐读最后一节诗,然后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我们用沙堆出一座座乐园”这句话的。能用这样快乐的语气把这一小节朗读出来吗?
五、齐读诗歌,体会暑假生活的'快乐。
六、完成课后练习。
1、做一做。
(1)填词(此题学生可以自由发挥)。
(金黄)的海滩(坚固)的城墙
五彩的(贝壳)快乐的(暑假)
(2)找朋友。
一轮初升的太阳一条长长的小河
一段美好的时光一座美丽的假山
(3)理解词语。
此题已在第二课时完成。
2、讨论。
(1)课文是怎样讲述“暑假是快乐的”?
(2)暑假里,你想做什么?
七、作业:
1、在虚宫格中认真书写5个一类生字。
2、试着把你的暑假生活写成一首小诗歌。
3、把这首诗歌有感情地朗诵给家长听。
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词语卡片、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 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3. 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就上新课,齐读课题:10、庐山的云雾
4. 范读课文。
二、 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 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 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 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 教学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 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 听写生字词。
2.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 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 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 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特别”。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引导读书,找出“变幻无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
3.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 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 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 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 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3. 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
4. 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比方)
5. 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感悟总述和分述的关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千姿百态”的)
6.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 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8. 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9. 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 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 检查自学情况(读、议、背。重点是通过读议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云雾的特点写具体的)
六、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 总结全文
1. 配乐朗读全文。
2. 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 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附板书:
3 庐山的云雾
多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习作一 看图作文
习作目标:
1. 看例图,读例文,学习例文是怎样用语言描述图意的。
2. 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求指导,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3.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得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作文。
教学时数:二课时
作文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1. 图上有几个人物?
2. 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 分图简洁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 阅读例文
1.指名分段读例文,图文对照,说说每段分别写了哪幅图?
2.由例文的安排段方法,你知道了可以如何安排段落吗?
5. 教师小结: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他们看到了什么,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
二、 组织讨论,学习写法
1.读提示语,结合例文看图,自主思考这些问题。
2.学生围绕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集体交流,明白多幅图的基本要求
a.仔细观察。看懂每幅图,弄清每幅图的意思和联系。
b.展开想像。图上看到的可以写,没有的内容可以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来写。
c.层次分明,每段写一幅图。
d.重点突出。几幅图中选一两幅写具体些。
3.你认为还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向大家推荐。
三、学习写法,尝试写作
(1)看图选择内容。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进行重点细致的观察。
(2) 学生自由说说四幅图意,小组交流,班级交流。评议。
1. 同桌先看图口述
2. 指名连起来完整地说
3. 师生点评
4. 学生练写,师指导。
五、 指导誉写
第二课时
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练习1
教学要求:
1. 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 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并巩固笔顺规则。
3. 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4. 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
5. 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
教学重、难点:
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启发学生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大致体会成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完成学用字词句的教学,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融洽。
一、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1. 出示中国地图。
帮助学生对中国地图有一个整体认识,即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
2. 接着,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3. 了解有关内容
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
4. 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
5. 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6. 找朋友游戏。
巩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
一、 理解有关各省、市、自治区的句子。
1.出示句子。
启发学生边读边想: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些原本不理解的内容现在理解了?
2.交流。
3.巩固对简称所代表的含义的认识,初步知晓我国几大地方戏的名称。
小结: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洁。
4.运用简称的词句。(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如:黔驴技穷、湘江、滇池、京沪铁路等。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写好钢笔字(“遮、越、处”三个字)注意写好捺画;进行读读背背。
一、写好钢笔字
1. 看看写的字。(“遮、越、处”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 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3.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的捺画的不同走势。
正确把握三个字的捺画起笔走势。
“遮”字一捺走势平缓;“越” 字一捺比“遮”陡;“处”字一捺更陡。
4. 知道学生认真、仔细、规范地描红、仿写。
5. 注意写字姿势。
二、读读背背。
1. 熟记8个成语。
(1)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加以理解。
风云变换: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
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
(2)指导记忆。
2. 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 介绍:范成大写了一组《夏日田园杂兴》,今天学习《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 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大致体会诗的意思与表现的情趣)
(3) 小结:全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也织的忙碌景象和儿童不会帮助织布,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
(4) 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5) 搜集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积累诵读。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让学生想说、让学生会说)进行口语交际;指导连写毛笔字。
一、口语交际
聊聊春节
1. 设问导入:今年的春节,你是怎么过的?你知道过春节时,咱们这儿有什么习俗吗?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春节。
2. 出示题目:聊聊春节
3. 借助插图(贴春联、全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龙灯、吃年夜饭、给老人拜年……)勾起回忆。
4. 交流本地春节的习俗,也可交流其他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5. 自由练说、同桌练说、全班交流。
6. 指名说。
二、学写毛笔字
1. 笔画练写:
横撇:要注意拐弯处的提笔与顿笔,横要短,撇要长而舒展。
撇点:注意起笔时要顿笔,收笔时回锋,至折处主要用的是笔锋,此时以提笔为主。同时还要注意撇与点的长短与倾斜度。
2. 写字练习:
夕:第一画“撇”要短,起笔从竖中线开始;第二画“横撇”,横从短撇的腹部落笔,横画不能长;第三画“点”是圆点,位于米字格中心便下一点。
女:整个字要向四周舒展。横画在横中线上,要写长些,撇点的起笔与撇的收笔基本在一条线上。
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 篇9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是根据《荷花》图而写的一篇短文,写的是“我”去看荷花时看到的荷花的样子及看荷花时“我”的想象,写出了荷花的美妙。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弄清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荷花,为什么看荷花;接着要搞清楚荷花开时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在学习第2段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从荷叶、荷花的颜色、形状,并通过“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形象地写出了荷花形态各异的花姿。学习第3段时,应注意通过反复朗读,着重理解“我”把眼前的一池荷花当作一大幅活的巨画的表现手法,从中体会到一池荷花的美妙无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荷花盛开的样子。学习4、5自然段时应使学生了解“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是想象开始,“我才记起”是想象的终止。还应知道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象,由此引伸出这是因为荷花静时美,动时更美。还可发散思维:如果你站在这样的荷花池边有什么样的想法?也可结合看图,文图对照,认识荷花美。学生学习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析题: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简介有关荷花的知识。)
二、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荷花》图。
1.荷花开得怎样?长得怎样?形状和颜色怎样?2.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各是什么样子?
3.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
4.图上除了荷花、荷叶还有什么?想想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
三、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小声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2.通过拼音认识莲、胀、翩、蹈、梦等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1)挨挨挤挤:(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2)碧绿:青绿色,课文指荷叶的颜色。(3)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4)翩翩起舞:轻快地跳舞。(5)饱胀: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6)破裂:出现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①我看荷花
讨论:看提纲;给课文分段。
2.总结:第一段(1,2)写“我”一进门就闻到花香。
第二段(3)写荷花美丽、我爱荷花。
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地漂亮的荷花
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荷花。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特别是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后评议。
五、总结学法。
1.回忆旧知:上一课我们学过《放风筝》,属于什么课文。(看图学文。)
2.提示方法:我们该怎样去学习?(①结合看图,初读课文,读通句子,了解词意。②结合看图,再读课文,理解脉络,了解大意。③结合看图,细读课文,深究文意,领会中心。)
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之后又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