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工人工作计划。
光阴如水,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工作计划了。但是工作计划要写什么内容才是正确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消毒供应工人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本工作计划以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法规与指南为依据,以“保障医疗安全,提升服务质量”为核心,全面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院感管理,确保医疗器械及耗材的消毒灭菌质量,降低院内感染风险,为临床提供安全、高效的物资保障。
二、完善制度与流程
修订和完善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制度与时俱进,符合实际工作需要。
制定并优化各项操作流程,确保流程规范、清晰,易于执行。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估,确保质量达标。
三、加强人员培训与考核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院感意识和操作技能。
建立员工考核机制,对员工的操作技能、工作质量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员工能够胜任本职工作。
四、强化物资管理与监测
加强对医疗器械及耗材的.采购、验收、储存、发放等环节的管理,确保物资的质量与安全。
建立完善的监测机制,对消毒灭菌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消毒灭菌效果达标。
五、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合作
定期与临床科室进行沟通,了解科室需求,为临床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临床科室的紧急需求进行及时响应,确保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
消毒供应工人工作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按照卫生部消毒供应中心三个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xx年《xx省第3周期医院评审标准》及河南省“十化”标准要求,实现“以三好一满意为抓手,狠抓核心制度落实,实现医院平安崛起”的总体目标,结合护理部工作计划,制定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计划。
二、主要目标
(一)质量管理
1、按照《河南省第三周期评审标准》完善相关制度流程。
2、加强重点环节质量管理,利用科学的管理模式(PDCA)持续改进工作质量。
3、加强消毒隔离管理,规范落实感控流程及措施。
4、加强消毒灭菌物品的信息化管理,实现质量的可追溯。
5、加强监测技术的管理,保证消毒灭菌物品合格率达到100%,各区环境卫生质量达标。
(二)安全管理
1、加强科室人员安全知识培训,牢固树立质量安全及安全生产意识。
2、加强科室设备的规范使用与管理。
3、加强对院内感控措施及人员职业暴露防范的管理。
(三)人才培养
1、制定分层级人员培训计划,加强本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及操作技能演练,提升专业技能。
2、选派一批年轻到省卫生厅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岗位培训,取得岗位证书。
(四)服务水平
1、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好临床及手术部门为目标,提供安全高效服务。
2、加强与临床科室沟通,了解科室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掌握新的医疗器械的'结构、材质及清洗、消毒、灭菌的要求,满足临床需求。
3、虚心听取临床意见,不断改进工作。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加强科室一级质控,实现质量持续改进。
(1)科室成立质量控制小组,护士长任组长,年资长,责任心强的同志任成员,每月按计划进行质量检查。
(2)科室列出一级质控计划,规定具体检查内容和时间。
消毒供应工人工作计划 篇3
一、名词解释
1、消毒disinfection: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2、湿热消毒是利用湿热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酶失去活性,代谢发生障碍,致死细胞死亡。
3、清洗: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4、植入物:放置于外科操作造成的或者生理存在的体腔中,存留时间为30天或者以上的可植入型物品。
5、闭合:用于关闭包装而没有形成密封的方法。例如反复折叠,已形成一弯曲。
二、填空
1、可重复使用的器械器材处理的标准化流程和技术操作要求,包括: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灭菌无菌储存发放,十个程序。
2、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方法包括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
3、无菌物品包装的标识包括物品名称、包装者、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失效期等内容,在3M胶带上如何表示?
4、无菌物品存储架、柜的标准:离墙5-10cm,距地面高度20-25cm,距天花板50cm。
5、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应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圆帽、口罩、隔离衣或防水围裙、手套、专用鞋、护目镜、面罩等。
三、是非题
1、被艾滋病毒、气性坏疽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应实施先浸泡消毒后清洗的程序。(×)
2、骨科急诊手术,植入物品和被阮蛋白污染的器械可以使用快速灭菌器进行灭菌。(×)
3、油剂、粉剂干热灭菌时的厚度不超过0.6cm,凡士林纱布灭菌厚度不超过1.3cm。(∨)
4、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5、无菌物品发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6、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到病房回收污染物品时,不用戴手套和帽子。(×)
7、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物理消毒和灭菌方法。(∨)
8、预真空灭菌器应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空载进行B-D试验。(∨)
9、已灭菌好的外来器械,无需再经过供应中心的清洗灭菌程序处理,即可直接术中使用。(×)
10、医用热封机在每日使用前不用检查参数的准确性和闭合完好性。(×)
四、简答题
1、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经过清洗消毒干燥程序后,如何进行检查与保养?
应采用目测或使用带光源放大镜对干燥后的每件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检查。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处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功能完好,无损毁。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应重新处理;有锈迹,应除锈;器械功能损毁或锈蚀严重,应及时维修或报废。
带电源器械应进行绝缘性能等安全性检查。
应使用润滑剂进行器械保养。不应使用石蜡油等非水溶性的产品作为润滑剂。
2、灭菌物品的装载要求有哪些?
灭菌物品按以下要求进行装载。
a)应使用专用灭菌架或篮筐装载灭菌物品。灭菌包之间应留间隙,利于灭菌介质的穿透。 b)宜将同类材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置于同一批次进行灭菌。
c)材质不相同时,纺织类物品应放置于上层、竖放,金属器械类放置于下层。
d)手术器械包、硬式容器应平放;盆、盘、碗类物品应斜放,包内容器开口朝向一致;玻璃瓶等底部无孔的器皿类物品应倒立或侧放;纸袋、纸塑包装应侧放;利于蒸汽进入和冷空气排出。
e)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中,大包宜摆放于上层,小包宜摆放于下层。
f)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室容积80%。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室容积的90%;同时不应小于柜室容积的10%和5% 。
3、在去污区进行手工清洗器械、用具时,工作人员防护着装要求是什么?
圆帽、口罩、隔离衣或防水围裙、手套、专用鞋、护目镜、面罩等。
4、简述清洗的基本概念及流程
清洗cleaning:指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1)冲洗:指使用流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污物的过程。
(2)洗涤:指使用含有化学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污染物的过程。
(3)漂洗:指用流动水冲洗洗涤后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残留物的过程。
(4)终末漂洗:指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对漂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最终的处理过程。
5、CSSD工作人员应当接受岗位职责相应的岗位培训,并应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1)各类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的知识与技能。
(2)相关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的操作规程。
(3)职业安全防护原则和方法。
(4)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
6、简述消毒供应中心(CSSD)工作区域划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
(2)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
7、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的监测有哪些要求?
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监测方法应符合GB 18278的有关要求。对于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应满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三次,连续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8、灭菌标识的要求
1 )灭菌包外应有标识,内容包括物品名称、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灭菌器编号、批次号、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2 )使用者应检查并确认包内化学指示物是否合格、器械干燥、洁净等,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将包外标识留存或记录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
消毒供应工人工作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按照卫生部消毒供应中心三个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xx年《xx省第3周期医院评审标准》及xx省“十化”标准要求,实现“以三好一满意为抓手,狠抓核心制度落实,实现医院平安崛起”的总体目标,结合护理部工作计划,制定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计划。
二、主要目标
(一)质量管理
1、按照《xx省第三周期评审标准》完善相关制度流程。
2、加强重点环节质量管理,利用科学的管理模式(PDCA)持续改进工作质量。
3、加强消毒隔离管理,规范落实感控流程及措施。
4、加强消毒灭菌物品的信息化管理,实现质量的可追溯。
5、加强监测技术的管理,保证消毒灭菌物品合格率达到100%,各区环境卫生质量达标。
(二)安全管理
1、加强科室人员安全知识培训,牢固树立质量安全及安全生产意识。
2、加强科室设备的规范使用与管理。
3、加强对院内感控措施及人员职业暴露防范的管理。
(三)人才培养
1、制定分层级人员培训计划,加强本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及操作技能演练,提升专业技能。
2、选派一批年轻到省卫生厅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岗位培训,取得岗位证书。
(四)服务水平
1、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好临床及手术部门为目标,提供安全高效服务。
2、加强与临床科室沟通,了解科室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掌握新的医疗器械的'结构、材质及清洗、消毒、灭菌的要求,满足临床需求。
3、虚心听取临床意见,不断改进工作。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加强科室一级质控,实现质量持续改进。
(1)科室成立质量控制小组,护士长任组长,年资长,责任心强的同志任成员,每月按计划进行质量检查。
(2)科室列出一级质控计划,规定具体检查内容和时间。
(3)护士长定期跟踪质控人员以及质控落实情况,发现未落实的一次罚款50元。
(4)每月月底科室召开一次质量缺陷分析讨论会,利用PDCA管理模式,实现质量持续改进。
(5)护士长每天对全科人员岗位职责及核心制度的落实,进行专项检查,检查结果次日晨会通报。
2、加强安全管理,确保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
(1)护士长每天利用晨会安全话题常常讲,安全意识常强化。
(2)科室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制定人员岗位职责并认真落实。
(3)加强各区设备的规范使用管理,实行专人管理和每班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班班交接,操作者严格操作规程,坚守岗位,密切观察机器运行状况,遇到故障及时与设备科联系维修,护士长每天对水、电、汽的状况进行检查,层层把关。
(4)加强重点环节的监测管理,确保消毒灭菌物品合格率100%。
(5)加强各区消毒隔离及人员职业防护管理,认真做好手卫生。有效避免清洁、消毒、灭菌物品被污染及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
(6)加强对外来器械植入物的管理,按照规范要求做好外来器械的审批、登记、清洗、包装、灭菌、监测工作,实现质量可追溯。
3、加强科室人员培训,提升人员专业素质
(1)针对不同层次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及操作演练计划,每月两次按计划进行培训,晨会提问培训类容,强化学习效果。
(2)每半年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使人人达标。
(3)选派新入科同志参加省培训中心举办的专业培训班,取得岗位资格证。
4、改变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
(1)一切以服务好临床及手术部门为目标,根据所需无菌物品及消毒物品的量,科学筹备所需耗材及物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及增加下收、下送次数,满足全院各科需求。
(2)下收、下送过程中态度和蔼,耐心细致,收发准确无误。
(3)加强与临床科室沟通,及时了解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掌握新的器械材质、结构特点及清洗消毒灭菌要求,对精密贵重等低温灭菌物品实行专人管理,做到及时安全供应。
(4)虚心听取科室意见和建议,每季度向临床科室发放满意度调查表,不断改进工作。
5、明确管理目标,创新管理理念
(1)立足管理岗位,明确管理职责,制定管理目标,理清管理思路,走科学管理、创新管理之路。
(2)科室根据护理部工作计划,制定并落实本年度工作计划,做到年有计划,季有安排,周有重点,日有落实。
(3)落实标准化管理,采用5S管理。
消毒供应工人工作计划 篇5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结合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本着“质量高于一切,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的为临床服务,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1、继续加强规范化护理服务培训,不断提升优质服务理念。
2、探索有专科特色的优质服务,提升优质服务的专业内涵。
3、落实分层岗位管理,完善绩效考核方案,职责明确,奖罚分明,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
4、加强与服务科室沟通,多渠道收集意见和建议,满意度达到98%。
5、定期进行服务质量分析会议,持续不断质量改进。
二、继续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流程
1、参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监测标准》,结合三甲复审要求,继续修订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等,并组织实施。
2、继续完善科室应急预案并进行实地演练,提升工作人员应急能力。
三、落实护理质量管理目标,提高工作质量
1、加强区域组长管理,真正落实组长的职责、职能,不断提高区域工作质量。【www.gX86.CoM 笔稿范文网】
2、继续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作用,加强各个工作环节质量控制,确保工作质量。
3、加强消毒员培训及管理,做好各项灭菌质量监测及记录工作。
4、认真落实感控措施,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执行率100%。
5、每月召开科室工作质量分析会,通报各区工作质量情况,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持续不断质量改进。
四、落实安全生产目标,保障安全生产
1、以安全质量目标为标准,围绕清洗质量、灭菌质量、灭菌物品监测、消毒隔离、设备设施管理、特殊感染器械处理等环节展开,完善各项措施并落实。
2、追踪检查工作人员查对制度执行情况,降低护理质量缺陷发生率。
3、强化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及工作流程,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4、加强个人防护,严格执行各区域管理标准,减少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5、鼓励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做好不良事件统计分析,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五、绩效考核工作
结合XX年护理绩效考核工作的实际,修订考核方案,不断完善绩效考核。
六、工作人员培训
(一)全员培训
1、科室相关制度、职责、流程
2、院感相关知识
3、应急预案及现场演练
4、读书报告会
5、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二)护士分层培训
1、新毕业/新调入护士按照《新毕业/新调入护士培训计划》执行。
2、按照护士年资、职称安排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及专科知识、专科技能培训。
(三)按时参加护理部举办的培训考试
(四)定期对工人、保洁员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培训,并参与科室业务学习
(五)培训要求
科内业务培训要求参加率100%,每周晨会提问2次,每月业务讲座1次、院感学习1次、技术操作考核1次、专科理论考试1次,院感每季度考核1次。
(六)考核
1、考核对象:科室全体工作人员。
2、考核内容:科室培训相关内容。
3、考核方式:理论与实地操作相结合,护士、工人每月考核1次,消毒员每季度考核1次,临时工人、保洁员每半年考核1次。
七、临床教学
1、分析、评价XX年带教反馈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2、加强带教老师专科理论的学习,规范专科操作。
3、提高带教讲课水平,选择经验丰富、表达能力强的同志负责带教。
八、护理科研论文
1、按时参加护理部举办的科研论文培训班,提高选题和论文撰写能力。
2、鼓励科室成员总结经验,书写高质量论文,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
3、年撰写省级以上论文2篇,会议交流论文2篇。
九、积极配合医院开展信息化建设。
十、协助护理部做好二级医院消毒供应专业培训工作。
消毒供应工人工作计划 篇6
20XX年消毒供应中心第四季度工作计划 随着新消毒供应中心的启用,消毒供应中心建筑布局合理,区域划分明确,工作流程符合标注要求。消毒供应中心已经转变为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部门,它集中了全院的医疗器具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和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供应,在医疗、护理、科研、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消毒供应中心将按照医院核心制度的要求下,结合工作实际,前三季度工作的顺利完成,第四季度工作计划如下:
一、 消毒设备配备齐全
消毒供应中心需配备先进消毒设备,彻底改变旧式消毒方法,同时要求科室正确掌握消毒设备的监测方法,使其设备发挥真正的作用。
二、加强设备风险评估
确保医疗器械管理达标,加强对医疗器械和设备在使用中的风险评估。在新设备的调试和试运行中,需要人机磨合的调试阶段。其中操作人员是其中的环节之一,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医疗器械和设备操作岗位的培训,相关人员能熟练掌握使用医疗器械,了解设备的性能及维护操作的'规程。设备员对本科医疗器械使用进行质量控制,建立培训档案,定期检查设备,对使用中的器械定期进行评价,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加强对可复用医疗器械的风险评估。对日常周转使用的价格昂贵的医疗器械,在使用周转过程中密切观察器械的性能、功能、材料的质量并记录。
可复用医疗器械按规定进行清洁、消毒、灭菌工作,同时对设备做好维护和保养记录,大型医疗器械和设备定期进行清洁,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定期对设备、器械进行功能测试,测试技术指标,保障护理工作顺利进行降低医疗成本,为临床服务提供安全保障,为医疗质量保驾护航。
消毒供应工人工作计划 篇7
一、强化院感防控意识
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员工的院感防控意识教育,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院感防控的重要性。
建立完善的院感防控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应对院感风险。
二、加强环境管理与监测
定期对消毒供应中心的环境进行清洁与消毒,确保环境的卫生状况达标。
建立环境监测机制,对空气中的微生物、尘埃等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环境质量符合标准。
三、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人,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协作水平。
四、加强与外部机构的合作与交流
与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院感防控工作。
参加行业内的`交流活动与学术会议,了解最新的院感防控技术和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消毒供应工人工作计划 篇8
1、20xx年是我院二甲复审年,供应室积极配合各职能科室的工作,听从院领导的部署及安排,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组织全室人员认真学习消毒供应室的评审标准细则,并根据条款要求做好供应室迎评工作。
3、根据评审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操作流程及应急预案,对本室人员进行岗位和业务培训,并掌握应知应会内容。
4、明确岗位职责,实施规范化管理和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24小时服务,确保安全。
5、采取集中管理方式,对全院临床科室所诊疗物品统一进行回收、处理、消毒灭菌及供应。
6、本室人员以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认真执行各项制度和规程,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加强环节监控,预防差错事故。
7、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熟练掌握消毒、洗刷、清洁、灭菌的方法程序和质量要求。
8、每月对空气、无菌物品、台面及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细菌培养,每月对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生物监控,结果存档。
9、护士长每周对供应室的工作检查一次,每月业务学习培训一次,每半年考试一次。
10、消毒员定期检查消毒设施并记录保养,确保使用安全。
11、做到按时下收下送,服务主动热情,深入临床一线征求意见,不断改进工作。
